《浙江工商大学报》  

第01版:校园要闻

我校举行建校109周年校庆暨2020秩年校友“云”返校纪念大会

摘要:  本报讯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个春天浙江工商大学翘首以盼海内外商大校友“回家”欢聚。5月8日,我校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云上”返校活动,海内外万千商大人通过“云”返校直播大会与母校师生共贺学校109周岁生日。  校党委书记金一斌通过“云”直播向全球校友致欢迎辞,副校长赵英军主持纪念大会。各秩年校友班级代表通过云端视频向母校报到;全球地方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代表向母校发来云端祝福;人文学院退休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徐日辉教授云端开讲,为广大校友再上一堂课。全球校友及师生20余万人在线收看本次“云”返校纪念大会。  金一斌表示,受疫情所致,学校举行“云”返校纪念大会,以特殊的“打开方式”,与海内外商大人云端相会,共同庆祝母校109岁生日。他对在疫情期间,投身抗疫、逆行一线,心系母校、捐赠物资的广大校友致以敬意和感谢。金一斌表示,学校迈向“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离不开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学校将积极促进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校友工作更好地发展。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努力成为展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窗口”。  最后金一斌向广大校友发出邀请,期待明年与各位校友相会钱塘江畔、出蓝园边,共贺母校110周年华诞。  “云”返校直播大会上,来自于1990届、2000届、2010届的秩年校友以及其他届次12名秩年班级校友代表齐聚云端,向母校报到。20位地方及海外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代表也通过视频的方式向母校送上生日祝福,共贺母校109岁生日。  本次云直播分别在教工路和下沙两个校区同时进行,由四位在校师生担任讲解,带领校友们“云端”返校。出蓝园、浙商博物馆、教工路天桥、浙商大创业园、图书馆、文化长廊、鸽子广场,熟悉的场景唤起校友们的青春回忆,在直播的弹幕和评论里刷屏对母校的思念与热爱。  我校人文学院退休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徐日辉教授云端开讲,以“感恩:迎接明天的‘一带一路’”为题,在线为校友们再上一堂课,与商大人共话“后疫情时代”,勉励全球商大人追忆历史,迎接明天,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辉煌。  浙江工商大学教育基金会和浙江工商大学校友会联合发起“微爱商大109”年度捐赠项目,校友们踊跃参与“云助力”捐赠活动,聚爱于心,助校于行,为母校建设与发展奉献力量。  (社会合作办公室)

相聚云端 共贺华诞

摘要:  书记“云”致辞—— 满园希冀 共赋春光  校友“云”返校—— 相聚云端 花样报到  师生“云”讲解—— 云端相逢 直播商大  名师“云”课堂—— 各届学子 同上网课  全球“云”祝福—— 五湖四海校友 齐为母校庆生  非常时期,非常校庆,2020年5月8日,商大人以别样方式,相聚云端,共贺浙商大109岁华诞。

我校季敏教授入选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摘要:  本报讯 5月7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19年“中 国 高 被 引 学 者(Chinese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我校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季敏教授作为“决策科学”学科全国27位学者之一入选该榜单。该榜单自2014年开始发布,季敏教授为我校首位入选者,实现此领域零的突破。  本次国内共有来自242个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2163位学者入选,共涉及理、工、农、医、社会科学和艺术人文等在内的38个学科。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Scopus数据库(全球领先的同行评议文摘引文索引库)作为科研成果统计来源,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该榜单是衡量及评价高校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做出较大贡献。Scopus作为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引用数据库,收录了全球5000多家出版商的超过24000种期刊(其中中国大陆期刊超过730本),980多万篇学术会议论文,22万本书以及全球5大专利机构4400万条专利信息。覆盖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823年。  季敏,现任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 院(跨 境 电 商 学 院)副 院 长、教 授,美 国《Mathematical Reviews》特约评论员,中国运筹学会排序专业委员会理事、数学规划分会青年理事,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在国际重要主流SCI源期刊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50余篇,为30多家国际主流SCI源期刊担任审稿专家。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管工学院)

“让青春为祖国绽放”

摘要:  本报讯 5月4日,我校举行“让青春为祖国绽放”—— 浙江工商大学“书记有约”暨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校党委书记金一斌出席活动,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负责人,青峰人才学院、青年讲师团、抗“疫”志愿者、“青竹计划”学生骨干以及各学院青年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金一斌引用B站宣言片《后浪》中的金句开场,发表题为“建好新时代的‘重要窗口’,唱响新青年的青春之歌”的讲话,为现场青年师生上了一堂深刻的主题团课。他指出,这次疫情大考,我国向世界交出了令人瞩目的高分答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仰者、坚决捍卫者、自觉宣传者和忠诚实践者。他强调,全体青年学生要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要始终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精神,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不惧风雨、砥砺前行,全力推进我校“双一流”建设,在“重要窗口”的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活动现场,中国第二批援意医疗专家组成员、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凌锋回顾自己和同事们三次援外的经历,展示本次“援意抗疫”所取得的辉煌战果。我校青年团员代表经济学院潘莹、抗“疫”志愿者代表经济学杨淳琪分别通过自身所见所闻所感带来“青年榜样说”、“抗‘疫’青年说”分享。一张张图片、一组组数字真实再现抗击疫情过程中新时代青年肩负使命,不惧艰险,投身一线的动人故事,生动展现蓬勃的青春力量。  本次主题团日活动采用线下会议+线上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重要回信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发扬五四精神,勇担历史重任,争做“重要窗口”的引领者、建设者、示范者,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团委)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郭华巍一行来我校调研

摘要:  本报讯 5月13日,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一行来我校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浙商博物馆、浙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泰隆金融学院等单位部门。校党委书记金一斌、校长陈寿灿出席调研座谈会。省社科联办公室主任陈名义、科研管理处处长胡晓立、规划处副处长董希望陪同调研。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青年学者代表参加会议并进行交流。  郭华巍认真听取了我校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情况介绍以及对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并就相关问题同与会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他指出,浙江工商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科见长的高校,一直以来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阵地和重要力量。近年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在国家级项目立项、标志性研究成果、省部级社科研究平台和创新科研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社科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希望学校紧紧围绕浙江“三个地”优势和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充分发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为我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金一斌对郭华巍一行到校调研指导表示欢迎,对省社科联长期以来对学校给予的关心和指导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不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精神部署,按照总书记对浙江“新目标、新定位”的要求,在社科理论研究方面,充分发挥省重点建设高校作用,为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寿灿介绍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整体情况并对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了相关建议。他表示,学校将围绕省社科联的总体工作部署,全面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引领,发挥高校社科理论研究的阵地作用,鼓励多学科融合创新,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不断提高科研服务效能,加大优秀人才引育力度,努力实现学校社科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科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人文社科处)

我校研究成果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摘要:  本报讯  近日,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李华金副研究员等人撰写的研究报告《疫期我省高校“停课不停学”的问题与对策》获得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的肯定性批示。  自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以来,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我省各高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迅速动员、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以教师线上授课、学生在线学习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教学活动,保障了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有待改进的空间。  对此,研究报告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实施“一课一策”,丰富在线教学形式;二是组建资源共同体,充实在线教学资源;三是建设专用平台专线网络,保持在线教学稳定;四是设立学习社区,激活师生自主性;五是建立综合培训体系,提升教学管理素养。(人文学院)

媒体看商大

摘要:科技金融时报、杭州日报、中国教育在线、浙江新闻、小时新闻:5月7日、8日分别以《浙商大学生研究出吃不胖的布丁,摘得全球食品商业挑战赛大奖》等为题,报道我校食品学院的师生研发出一款“转运布丁”,不仅吃不胖,还能促进消化,美味营养兼备,深受女生欢迎。该作品还在CAPINNO全球食品饮料商业挑战赛上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人民网、浙江新闻、学习强国:5月8、9日以《扶贫干部扎根田间十年 小小中药材结出“致富果”》为题,报道我校外派扶贫干部张茂龙扎根田间十年,在省内多个乡镇做农村指导工作,引导村民流转闲置的土地,组建农业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发展符合山区农民种植的特色农业,让中草药和高山蔬菜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新“引擎”。教育之江:5月9日以《浙4名本专科生入选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为题,报道我省共有1855名本专科生(含浙江大学331名、宁波市161名)荣获2019年国家奖学金,包括我校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7级学生王作宁在内的4名学生本专科生入选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第02版:综合新闻

社会合作办、 校友办、 教育基金会联合党支部开展“学回信 悟初心 践使命” 主题党日活动

摘要:  本报讯  近日,社会合作办、校友办和浙江工商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党支部一行6名党员赴余姚开展“学回信 悟初心 践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党员们从下沙校区出发,首站到达享有“浙东红村”之称的余姚梁弄横坎头村,集体参观了横坎头村家信馆,学习了解横坎头村脱贫致富,沧桑巨变的历史,深刻领会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党员们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也深感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责任。  随后,党员一行来到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包括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新浙东报》报社旧址、浙东银行旧址等。参观誉为“浙东小延安”一一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同时,支部还组织进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党员们实地感受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先烈赤诚的爱国主义激情,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奋斗优良品德,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此行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冲击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担当使命和责任。  (社会合作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

图书馆参与云上图书采购活动

摘要:  本报讯  近期,图书馆连续参与多场线上“云馆配”图书采购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保障疫情期间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受疫情影响,各图书供应商、出版社举办的春季图书展示会由线下转为线上,500多家出版社,20万种新书资源齐聚云端。图书馆采访人员紧密配合,开启云端服务新模式,引领师生加入新型采书活动。3月底起,图书馆分别参与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图书供应商举办的“云馆配”活动。采购图书1500余种6000余册,码洋约为50万元,有效缓解因疫情造成的新书馆藏采购不足问题。  图书采访突破传统模式,利用线上平台和大数据举办线上集采,是特殊时期的创新之举,也是图书馆采访模式转型的探索与实践。本次系列“云馆配”活动,避免人与人的接触,节约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打破时空限制,方便选书、采书,真正做到24小时“不打烊”。云采购平台在出版社和图书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图书馆藏书质量的完善和优化。活动期间同时推出“你选书 我买单”的“云借购”平台,组织师生参与选购,满足了师生的个性化荐购需求。图书馆将以此为契机,研究如何长期吸引读者,保持荐购图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云端服务无极限。  (图书馆 朱小玲)

信息学院 “四项” 举措织密开学复课保障网

摘要:  本报讯  把好关,摸实情。摸清每一位学生情况,对学生的返校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实时掌握学生返校线路、时间、验码入寝等轨迹,精准定位学生在校全过程。对学生健康信息进行摸排,每日跟踪、每日更新、每日上报。对来自重点地区和途经重点地区学生做到专人对接,对于重点关注学生一对一联系,摸清家底稳当先。  齐联动,细落实。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系室、部门职责,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对教职工进行专业培训,对全体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明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教学组织及学风建设要求,提升教学和实验室场地、网络、设备条件,解决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建立寝室-班级-学院网格化管理,异常情况立即上报、立即处理,主动作为强担当。  问需求,送关怀。召集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开展网格化培训,倾听学生对开学复课后的教学、考试、生活、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做好解答和服务;开展云招聘、云分享,助力毕业生考研、就业;通过“云接单”为毕业生寄送三方协议、电脑、被子等物品,送去温暖。组织学生开展寝室卫生大扫除,每周进行寝室卫生日常检查,引导学生打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组织师生党员、辅导员老师定期联系慰问学生,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帮扶,春风化雨入人心。  大思政,显成效。学院以“疫”为“材”,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育人元素,每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召开生命之美摄影大赛,引导学生认识疫情、珍惜健康、敬畏生命。组织党员干部、优秀毕业生开展“一次服务”,注重发挥榜样效应,把朋辈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思政育人显成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周敏)

挡住你我 挡不住爱

摘要:  自学生返校以来,学校食堂为确保“无接触就餐”,在餐桌上放置“十字”隔板将餐桌一分为四,形成了疫情期间特殊的就餐景象。除此之外,食堂还延长就餐时间、设立临时供餐点、供应自选套餐,为师生吃的安心舒心提供周到服务。  胡子赟/摄 厉蓉/文

浙商大艺术设计学院开展爱心口罩送温暖活动

摘要:  本报讯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和部署,自4月26日起,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分批错峰返校。考虑到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艺术设计学院在学生返校前,提前购置了一批爱心口罩等防疫物资,助力师生守好“安全门”,用爱心构筑“防护墙”。  5月8日下午,学院党委书记厉星星带领学生工作团队成员,前往学生生活区,现场慰问已返校学生代表,并将爱心口罩发放到学生代表手中。厉星星在与返校学生代表交谈中表示,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经历曲折,收获成长,更应该心怀感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每一位艺术学子都要严格自律,始终保持警惕,从自身防护规范化做起,严守和配合学校各项防控措施。学院将全力保障学生安全有序返校复学,如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及时提出,学院将持续关心助力学生发展。  艺术学院采购了第一批爱心口罩4000只,后续将根据学生实际返校情况进行调整补足。为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学院新制定大楼教室和实验室使用规范,为教室、实验室及公共活动区域配备了防疫用品,所有授课教室、实验室按规定的间隔距离黏贴了学生入座小红点。学院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实行一班一策、一课一策,精准制定各班级教学方案。  (艺术设计学院)

学干并举谋新篇 开拓创新走前列

摘要:  为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建设注重培养党员政治素养的党支部,财务与会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凝聚共识、学干并举、开拓创新,打造了具有较强管理能力、战略执行能力,拥有完善支部组织工作监控机制的会计学师资团队,推动会计学专业确立培养“ACCA国际化人才”,发展“ACCA”党建服务品牌,开辟了一条目标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国际化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新路径,成为校“把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创新试点单位。2019年,财务与会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成功申报为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强化信仰,全面凝聚支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为强化党支部信仰及政治领导力,财会学院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将思想建设摆在工作首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四个统一”,树立成为“四有好老师”和“筑梦人”的崇高教育信仰;二是强化政治把关,内部聚焦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三是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提倡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学校综合考核的师德风评评价系统;四是支部书记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党支部积极引导教工党员加强思政学习,每学期开展一次专业发展讨论会,统一思想、加强共识,为学院发展凝聚共识;强化政治信仰,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彰显“头雁效应”,有效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支部也注重抓好成员的日常工作,以“一规一表一册一网”为载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党内基本制度;严格规范支部主题当日活动,定主题、定时间、定内容,实现“书记带头讲、支部人人讲”;实施骨干党员教师“传帮带”计划,聘请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为支部团队指导教学,邀请教研业绩突出的老师对新任教师一对一帮扶;开展“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创建活动,丰富党内组织生活,增强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学干并举,党员支部学习发展两不误  财会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从成立之初起承担起学院国际化教学改革的重任,负责学院本科ACCA合作办学项目、“国际会计”留学生本科项目和博士研究生项目的主要教学工作。为应对如此高强度的业务工作,党支部从提升组织战斗力着手,攻坚克难,要求支部党员身先士卒,以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大的工作强度干出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业绩。为加强各成员的学习,党支部建立“党性教育一刻钟”制度,推行“党员固定服务日”模式,推行“党员教师亮身份活动,课堂思政一刻钟”思政教育活动,强化学习与实干的思考,增强大局观念,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学习,加强责任担当,认真落实各项要求,创建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的和谐班子,营造党政共同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良好风尚。  创新实践,展现学科风采  为顺应国家经济转型和“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学院党委大力推动会计学专业确立培养“ACCA国际化人才”,引进ACCA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Certified Accountants)专业方向作为推进“会计教育国际化工程”的着力点。在推进ACCA专业方向建设的同时,教工第一党支部发展培育出了“ACCA”党建服务品牌,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浇筑“ACCA”学科建设。支部品牌名“ACCA”由“Advance、Creativity、Community、Ability”四个单词的首字母构成,分别代表着“政治引领力、改革创造力、育人感召力和支部战斗力”。党支部更是建立配套政策,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传播媒介宣传工作,有效整合资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建立创新性党组织。支部党员教师成为教育国际化事业排头兵,组建成一只“专精尖”的师资团队,把浙江工商大学以全国最快的建设速度成为ACCA世界最高等级教学资质“白金级认可培训机构”(截至目前,全国200余所ACCA合作院校中仅八所);从2013年起连续6年为学校赢得“ACCA中国优秀高校”荣誉,并在2018年ACCA合作办学30周年庆典上为学校荣获“ACCA中国卓越教育机构”称号。支部教学团队在教学和科研两项“抓手”都表现优异,近5年来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合计13项,发表特级和一级以上期刊论文20余篇。

第03版:校园生活

张茂龙: 10 年扎根田间, 让小小中药材结出 “致富果”

摘要:  眼下正值春耕春播关键时期,在农指员张茂龙的示范指导下,30多位村民分工合作,有的翻土、有的挖垄、有的施基肥、有的栽种……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张茂龙是浙江工商大学的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十年来,他曾在浙江省内多个乡镇做农村指导工作。引进项目,流转闲置荒地,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引导农民种植高山蔬菜、建设茶叶加工厂、发展光伏……  “大家注意了,水沟要挖深点,遇到大雨地里才好排水。”去年2月,张茂龙从天台县白鹤镇调到永嘉县碧莲镇做农村指导员,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他引导村民流转闲置的土地,组建农业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发展符合山区农民种植的特色农业,让中草药和高山蔬菜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新“引擎”。  碧莲镇位于永嘉县西北部,小楠溪中游,地处偏僻山区,从县城出发至碧莲镇需要40多公里,从碧莲镇到结对帮扶的应坑村还有20多公里山路。这山村里八成以上的村民常年在外打工,以留守在家的“候鸟”和孤寡老人居多,是较为典型的“空壳村”。  如今,中药材太子参和高山蔬菜种植,成了村里的“新宠”。累计种植太子参35亩,高山蔬菜种植30亩,惠及全村28余户60余人,采收后平均每亩可实现产值8000元以上,让村民在该项种植项目上实现纯增收5000元以上。  对于现在田里的收获,老麻直称满意,比起原来种植水稻和番薯,如今他家三亩田里,种植中药材后收入成倍翻。加上太子参的生长周期正好与水稻错开,有效盘活了收割后闲置的田地,更重要的让我们离不开农村的老年人提供了一条增收的门道。  “之前我在衢州市衢江区的坑口乡,天台县白鹤镇做了多年的科技特派员和农指员工作,了解山区农民的需求,也熟悉山区的气候和土壤肥力情况,那里朝阳,日照充足,可以种喜阳的农作物,山的背面阴冷,也可种植喜阴中药材。”张茂龙和中药材结缘,离不开前几年的农村工作经历,他说,“碧莲镇和白鹤镇很相似,村居环境、气候、温度、光照等都十分适合中药材的种植。  理论上适合种植,可当在这之前大伙都没种植过中草药,村民们刚开始心里特别没底。  沿着梯田间的石阶径直向山上走,一层层一片片梯田,太子参长势喜人,一株株绿叶开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丰收在望,张茂龙打心眼儿里高兴,站在田埂上,看着昔日荒地如今太子参基地,接下来他又要为农民销售联系商家了。  张茂龙永远也忘不了2005年的春天,“那是我第一次从事农村扶贫工作,下派衢州市衢江区坑口乡,一开始经验不足,要赢得村民信任,必须拿出点真本事。”  坑口乡有较好的种植基础,他因地制宜指导当地发展农业,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入手,壮大农业种植队伍,拓展农业销路。一步棋走活,张茂龙的信心更足,“不到一年,我初来时设想的村民收入倍增计划就实现了。”  为了让孤寡老人住的更好,张茂龙在天台县白鹤镇做农村工作指导员时为当地老人建起了老年公寓,“方言听不懂,多和老人聊天,绿色种植理念推不动,就一遍一遍和农户讲。”张茂龙靠着一份执着和一颗为民服务责任心,哪里需要服务,技术就送到哪里。如今,他已成为碧莲镇种植户的“移动智囊”。  张茂龙的敬业被镇干部看在眼中:“他的皮鞋上总是沾着泥土,永远擦不干净,因为只要村民需要,他就下田指导,不管是作物的施肥还是病虫害防治,不管是产品包装,还是产品销售,样样都能给农民指导,当时我就感觉这个老师不一般!”  针对碧莲镇应坑村(应岙村)的发展规划,张茂龙一步一步算盘:“眼下,我们将重点抓好、实施好‘飞地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不断提升集体经济,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村民参与收益分红,建立长效机制,实实在在的打好脱贫攻坚战,为结对帮扶村的经济发展做最大的努力。

新浙江人眼中的 “浙里” 发展

摘要:  大家好!我是张华,是一名新浙江人。11年前,在长途车上摇晃了13个小时的我来到杭州。那是我第一次到浙江。如今,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畅游全浙江。是的,手机里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支付宝,就诞生在浙江即便是放下手机,办起事来也是“最多跑一次”。尽管还是不能听懂学会讲浙江话,但参与和见证“浙里”发展,我们新浙江人一样骄傲!  今天,我作为新浙江人向您讲述我眼中的“浙里”发展。  最让我动容的,是浙江的红色基因  2017年11月5日,南湖迎来了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的第一支大学生团队—— 浙江工商大学青峰人才学院,我和26名青年党员这里庄严宣誓,誓用奋斗为国建功!宣誓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一幕:1921年,一艘红船在这里悄悄启航,宛如一声霹雳撕开了暮气沉沉的中国大地。从此,无数浙江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新中国浴血奋斗,令人无比动容。99年后的这个春节,新冠疫情蔓延全国,如此形势下,李兰娟院士率队出征,2000多名医护人员逆行请战!从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到复工复产的中流砥柱,“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声音一次次诠释着浙江人的硬核担当。  最让我骄傲的,是浙江的发展样板  这些年,我走过了很多个城市和村镇,一次次的近距离接触让我这个新浙江人对“浙里”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2017年,我第一次走进安吉余村,那些曾经污染环境的企业已被永久关停,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美丽的乡村。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此,“两山”理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今年3月30日,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考察,“浙里”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得坚持下去!如今,浙江俨然已成为全国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样板,并将持续提供更多的浙江发展经验!  最让我惊叹的,是浙江的领跑速度  浙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始终引领着全国改革发展的风向。40年前,浙江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温州人章华妹领到了编号10101的营业执照,体现着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领跑速度。如今,浙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民办实事的效率更是领跑全国。2016年,全球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举办,我有幸成为峰会的亲历者和志愿者。9月4日,当“最忆是杭州”的烟花向世界展示它的绚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在断桥上,远远的见证了杭州在那一刻走上世界舞台,也让世界见证了高效率的浙江速度。如今,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杭州,正全力筹备2022亚运会,充分体现了我们持续引领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  最让我难忘的,是浙江的开放格局  2017年12月2日,距离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还剩一天。我有幸出镜,通过央视直播镜头介绍办好大会的浙江态度,展示“小梧桐”志愿者服务大会的真诚。2014年起开始参与筹备,我见证了乌镇在互联网时代的腾飞,见证了“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理念与全世界的勾连。清晰记得,2015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镇会见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我有幸在场见证,我的两位学生更是现场展示中国的筷子文化!这一幕的背后,更多的是开放的浙江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拼搏和努力。如今,充分享受“互联网+”发展成果的智慧小镇已经成为世界看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如今的浙江大地,以“三个地”的使命担当,坚持“八八战略”,硕果累累。如今的我,获得了中国赋予浙江青年的最高荣誉。带着这份使命,我愿意并将永远成为一名参与者和建设者,和您共同期待浙江“两个高水平”的早日实现!  我是一名新浙江人,浙江的未来,我们一起奋斗!

“云端” 领航, “浙里” 速度

摘要:  各位党员同志,大家好,我是工商管理学院的王晓辰,今天微党课的题目是“‘云端’领航,‘浙里’速度”。  这个场景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是一位老师在认真上网课,对,他就是我,疫情把我变成了18线的男主播,大家一定很好奇我在讲什么,我正在直播带货,我推销的是一本书,书名叫《5G赋能:行业应用与创新》。当今社会,5G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的百行千业,这一创新科技必将带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么好的书你还在犹豫什么?我的妈呀,so beautiful。买它!这其实是同学们让我推荐关于创新方面的课外书籍。  创新是什么?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疫情期间,中国大中小学陆续在线开课。数据显示,全国有14万所学校在钉钉开课,覆盖1.2亿学生,350万教师在钉钉上当起了“主播”。很多国家和地区也使用钉钉开展远程教学。钉钉高效、稳定的系统离不开阿里工程师们辛勤付出和突破创新。据悉,为应对流量高峰,阿里云连续扩容10万多台云服务器。这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点:云课堂助力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教师党员,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秉承习总书记调研浙江时强调“干在实处”的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接下去,这张照片是我们最近经常要做的事—— 刷健康码。它由阿里巴巴研发,是继雷神山、火神山之后,又一件展示中国速度的“神物”。自2月9日余杭区率先推出健康码,到2月16日,全国统一健康码的诞生,只用了短短7天时间。这7天是阿里人日夜奋战的7天,更是凝聚华夏子孙集体智慧的7天。浙江工商大学也于2月8日启动了云战役,上线健康打卡平台,全校师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如实填报个人健康信息。这张照片是浙江省疾控中心利用阿里达摩研究院研发的AI算法进行病毒检测,通过云计算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分析缩短到半个小时,为及时发现确诊病例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云科技为我们开启“数据战役”新时代。浙江速度也体现了习总书记对浙江的期望—— 凡事“走在前列”。  春节期间,海底捞的一位店长朋友向我倾诉,疫情期间,门店停业,没有营收却还要支付巨额员工工资,怕撑不下去了。但没过多久,就传来好消息,一个全新的用工模式横空出世。对,那就是共享员工。它通过云平台,搜集企业用工需求和员工的信息,精简线上用工流程,最终实现“共享员工”与“用工荒”企业的成功牵手。这是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新尝试,也是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智慧结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授,我认为“共享员工”这一“灵活用工”模式将会对未来中国人力资源供给带来重大变革,它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拉近人力过剩企业和人力紧缺企业的距离,实现供求双方快速、精准匹配,促进劳动力资源更有效的流动。因此,“云共享”开创了全新的用工模式,是企业管理实践的新尝试。更凸显了我们“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浙江精神。  疫情时期,浙江发展路在何方?我们一起来看“云经济—— 数字经济新形态的探索”。阿里无人超市开进了火神山医院,带来消费新体验。它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完成“刷脸进店”,还可以通过微笑打折。线上生鲜平台迎来井喷式增长。在线健身平台开启直播健身新模式。“宅经济”催熟直播带货,“小朱配琦”为湖北带货4000余万元。  有人不禁要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浙江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密码是什么?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凝练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引领,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这艘巨轮必将继续领航出征,加速前行!同志们,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第04版:副刊

商大, 生日快乐!

摘要:  2019年那个草木葳蕤、烈阳似火的盛夏,我走进了坐落于钱塘江畔的浙江工商大学,并正式成为了一名浙小商。时光从仲夏走过秋冬,再从暖春悄悄滑至初夏,在一个四季的轮回之后,我即将见证商大的第109个生日。  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到1980年成立的杭州商学院,再到2004年正式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商大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激情行进在历史的时间轴上,为国家培育了不可枚举的商业精英和优秀人才。同时,商大紧跟着发展的潮流,凭借自身日益增长的综合实力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于2017年成功跻身“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的行列,向浙江乃至全国的学子展现了商大的魅力和风采。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我相信,我亲爱的商大也会始终循着真理发展的轨迹,一路披荆斩棘,勇攀高峰,度过无数个让人期待和祝福的生日庆典。  在外人眼中,商大或许是极其庄严的,可对于浙小商们而言,她不仅是一座神圣肃穆的学府,也像家一样,有醉人的美丽和缱绻的温柔。  虽然如今我只在商大生活了一个学期,却也领略过她晨昏交替与四季轮转之美。我曾看见清晨时分商大的曦光初醒霞光万道,也撞见过夕阳西下时校园中暮色四合倦鸟归巢。白昼与黑夜轮流登场,一个不留心的恍惚就铺展开了商大四季风情各异的画卷。于是,我便能从夏日骄阳投射下的斑驳树影中走过,来到萧萧秋风吹皱的一池墨湖水旁,再在冬季万象澄澈的鸽子广场,看白鸽自在地划开天空的弧度。而此时,春夏交接的葱茏之感深深地渗透入商大的每一个角落,春色依旧撩人,让无边的绿意和清新沁入我的眼里、心里。我慢慢走,慢慢欣赏,慢慢走过桃柳相间的石板小路,走过浪漫葳蕤的情人长廊,走过爬山虎肆意生长的字母教学楼,走过低调立在校园一角古雅宁静的校庆纪念门……在尚未满一年的时间里,我已经走过商大许许多多的地方,而未来几年,也必将走过她的成长、发展以及永不褪色的美丽。  商大不仅景色温柔醉人,人亦如是。我忘不了初入大学时懵懂的自己是如何在学长学姐的热情相待中消弭掉心中的疏离感的,也忘不了军训时同学们苦中作乐、相互扶持的青春朝气和暖暖善心,忘不了寝室阿姨在我们出入寝室时的灿然微笑与暖心叮咛,更忘不了辅导员和老师们的倾囊相授和谆谆教导……商大为我们描摹出人与人之间微小却真切的感情,她用十足的柔善将我们的心蒸腾为朦胧诗、写意画、空灵梦,使我们能够在进入险象环生的社会丛林前感受到人性中最值得坚守和呵护的东西。  我爱商大,爱她风光无限的美景,爱她无处不在的温柔,更爱她精神里蕴藏着的无穷能量。校训“诚毅勤朴”如头顶璀璨的星辰,照亮心中律令,也勾勒美好人格。校歌中“国家当富强,始基端在商”的悠扬旋律经久不息,它自钱江潮中氤氲而生,裹挟着江水奔流不息的气势,飘荡在出蓝园上空,也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也许未来我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商大始终是我的出发地,是我不断向前延伸的精神坐标轴线上,那一处培育我魂灵的原点。  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对她说:“亲爱的商大,在你诞生的第109个年头,我多么荣幸可以伴在你身旁,看你此刻青春不老、风华正茂的模样。我对你有千言万语的真情爱意,都浓缩在这一句简朴却真切的祝福当中—— 商大,生日快乐!”

图片新闻

摘要:连超/摄连超/摄傅鸿洲/摄周霖/摄

一切只如初见

摘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在纳兰性德的笔下,初遇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说起和商大的初见,便不得不提起那个金桂飘香的八月,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初见。也正是在那个八月,我告别了故乡,背起了行囊,来到了这片江南的土地,走进了这个美丽的校园。相遇时从未想过这么快分离,也从未料想到一个长达四月的假期让我们同刚刚相遇不久的商大有了短暂的别离。再度重相逢,虽然有了变化,但仍旧是熟悉的风景、熟悉的铃声、熟悉的饭菜和熟悉的面孔。  你看那墨湖依旧波光粼粼,说是“水光潋滟晴方好”也不为过,绿油油的荷叶,未曾绽放的荷花,都增添了许多夏日的气息。寝室外的树木仍旧郁郁葱葱,长到了窗前,掩映着一条浅浅的溪流,静谧悠远。湖上的小鸭子慢悠悠地游过湖面,激起又一阵涟漪,让人忍俊不禁。还有鸽子广场的鸽子仍然充满了活力,憨态可掬,亲切可人。庄重古朴的校庆门也还在原地,看着商大走过一年又一年的风花雪月,跨过一个又一个的寒暑交替。还有那还未开花的向日葵田,在刚刚滋养起金灿灿的油菜花后又开始哺育着新一轮的作物,孕育着新的一批的生命。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没有因为久别重逢而陌生,没有因为疫情仍存而荒废。  除了景色依旧,商大的人啊,也还是我们所熟悉的。落灰的寝室收拾完,窗明几净,一切安好。来自五湖四海的室友又回到了这里,诉说着这段特殊时期的故事。教室重新开放给了每一位浙小商,在线上上课的老师也见了面,还是那熟悉的声音,让人倍感亲切。食堂里的叔叔阿姨仍旧烹饪着我们熟悉的味道:缙云烧饼、大盘鸡、臊子面……仿佛我们和那些可爱的人一刻也不曾分离。  虽说那些景色、那些人都未曾变迁,但还是有些不同,来诉说着分离的这段时光。曾经可以随意进出的校门似乎真的成了一个“门”,将我们同外边的繁华世界隔开、同潜在的危险隔开;走在校园里的人们也戴起了口罩,只留下了一双笑意盈盈的眉眼;食堂的桌椅也被重新布置,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用餐者的安全;图书馆依旧开放,只不过多了预约这一小小的环节;每天在寝室里的时间变得多了,增加了和室友相处的时间。这些不大不小的变化都在彰显着那场还未曾过去的血雨腥风,提醒着每一个浙小商做好防护,为最终的胜利做出贡献。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同于人类世界的变化无常,商大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未曾变过。即使数月不曾见到浙小商的身影,即使疫情还未完全过去,它们也还在原地静静地等待着,眺望着,期盼着。一切只如初见,还是那么美好,让人可以回忆,让人可以期待;一切只如初见,愿生命之树长青,初心不改。

开学那些事儿

摘要:  在这个漫长的假期中,总会和朋友聊起关于开学的事儿。朋友嚷嚷着:“快开学吧,在家呆得家庭关系都快要破裂了!”  4月17日晚,教育厅发布高校大学生期盼已久的返校日期区间,一瞬间,微信群、QQ群和钉钉群都炸开了锅,过去不能回校上课的我们心情复杂,但真的要回学校上课了我的心情依旧很复杂,谈不上开心,更多的是对于未来上课、考试、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困惑。  本周起,学校正式恢复常规教学,各类常规教学、实践课程、文体活动等悉数开放,寂静许久的教学楼恢复了昔日的热闹和生机。“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让大家感到些许的不适应,但更多的同学带着好奇的心态参与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线下课程。上课铃响起,互动、解题、头脑风暴虽然迟到了几个月但终究没有缺席,再次遇见那滔滔不绝的讲课声,必须见面才能讲的段子和着洋洋洒洒的板书,一场场生动、紧张略带陌生感的好戏在管理楼、经济楼、字母楼不断上演着,同学们的笔尖也不停地律动着,口罩遮住了同学们的面庞和表情,但是他们用书写的字迹展示着浙小商们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随着线下理论课的进行,体育课也逐步回归到往日的频道,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美操馆一个个欢脱的身影,同学们不仅将摆脱了上传运动视频的噩梦,而且多了伙伴间青春的活力和强身健体的欢娱。  当然,新的教学模式也让老师和同学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烦恼。钉钉教室直播网络不稳定、难以同时照顾兼顾线上学习的同学、线上线下课程衔接等等成了困扰老师们的难题;签到系统异常、不同课程复杂的安排和教学进程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即使这样,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够互相理解,因为我们都是疫情之下的幸运儿,我们不能在一线做勇猛的战士,但是可以做能做的事,发能发的声,我们努力达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1+1>2的效果,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以健康、阳光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做一个有智慧、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商大人。  疫情常态化的现实意味着我们要转化思维和放下“非常心态”,让一切自然发生,在新常态中开启新生活,相信我们很快便能发现生活和学习新的美好。愿你我收拾心情,重新出发!

为你庆生

摘要:  你的生日临近,我订好五月七日早八点的车票去见你,一刻也不愿耽搁。为你庆生,这还是我的第一次。  仔细想来,已时隔五月未见你,我的老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可以大言不惭,这半年,你的每一处风景都有我:打完篮球一脚跨上单车,全程超速穿过耕漠路的是我;夜色下,在读书声混响的时钟广场,走进圣坛般灯火通明图书馆的是我;悄然静坐墨湖边背书,披戴半日风露的是我;出蓝园里黯然神伤、迎风流泪的也是我。  距应许之日越来越近,我却有些紧张,不知你能否从茫茫人海中一眼辨认出我,毕竟我是你的万分之一。但我确信你能嗅到我的“商大气质”,难以形容的,永不消退的,我们独有的信息素。  我不习惯“以貌取人”,却痴痴地,对你的清质一见倾心。于是你忧虑,不知该以何迎接我?三月油菜花、四月樱恐已落尽,九月葵籽还没播撒,十一月银杏尚未染上金黄。  你我交情,莫论礼节。而且你知道,我从来更注重精神。一百零九年的宠辱不惊,背后是四万次地球自转。多次“改名换姓”,未曾使兰因变絮果。蜿蜒曲折的踪迹蕴含着无数次美丽的乔迁:马市街、平安桥堍、蒲场巷旧钱塘道尹公署、金华琐园、碧湖镇、南田镇……自始至终,你是“商”的信徒。我敬佩你在流离奔波中始终不改初心的品质。  我又言:你也别瞧我回校架势浩浩荡荡,皆为行李,并非贵礼。既是庆生,我愿为你带去满满朝气及一腔热忱。当然,还有一个容量尚且可观的头脑:一边装载财务知识,预备着折旧祖国山川河流;一边埋头啃食文学大山,乘文字之神毯遨游世界。  总觉得你是我最后的庇护,像一处驿站,引吾等俦类相聚,暂作歇息,养精蓄锐。知识是无限供应的粮草,学术是陈酿的美酒,我们颔首、举杯、致敬。三年后天微明的某日,我会带着梦想和感恩上路,即使前路混沌,我自有顾盼无俦、四海为家的坚定。你“诚毅勤朴”的校训精神已内化为我们的气质,那将是余生抹不去的烙印。  你甚美丽,“清宣统三年始立”是你厚重的历史感。他人是俳句,你是一首隽永的十四行诗:“每一样美呀,总会失去美而凋落,被时机或自然代谢所摧残;但你的长夏永不凋零。”  我无法推想百年之后的世界是何情景,只知吾等终将长眠,而你永立。请你常在,长盛不衰,代我们见证每一世。  一百零九周年,生日快乐!我的浙江工商大学。

情满返校路

摘要:  春去夏始,阔别数月的我们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校园,虽然在决定返校前,我的内心是极其不情愿的,因为不想离开温暖舒适的家与自在随心的生活,但当我真正开启返校之旅后,却发现自己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感受。  温暖,是不管风里雨里,你来,他们便去接你。  犹记返校当天学校为我们准备了舒适方便的摆渡车,刚下地铁站便能看到老师和志愿者们热情地迎接返校的浙小商们。浙小商专属摆渡车在给同学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保证了同学们的安全,实属暖心之举!除此之外,在摆渡车到达中门后,学校还提供了“商大奋进牌”小推车供行李多的同学们使用,方便省力,简直不要太贴心!  感动,是尽管繁花落尽,他们却一直在,守护着校园里的每个角落。  总有一些人在你未归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为让你随时归来都能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在这些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学校的保安叔叔和宿舍阿姨。烈日炎炎下,保安叔叔们在学校路口维持返校车辆的秩序、引导同学们报道,时间携夜色而至时,他们也依旧没有离去,等待着晚归的浙小商,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商大。在我们未返校的那些天里,守护我们小窝的还有宿舍阿姨,打开宿舍房门的那一刻着实让我意外,宿舍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布满灰尘,相反,地面十分干净,床上的被子还残留着阳光的味道,那一刻,心中的感动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惊喜,是风景依旧,却邂逅了不同的生活。新的学期与新的自己相遇,怀有不同的心态去生活,感受同样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不同新奇感受。返校后和假期里结识的朋友以及新老师见面会让我产生一种网友见面的微妙感觉。和许久未见的朋友一起相约去图书馆自习、去食堂吃饭或是去操场散步都让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久别重逢让我们懂得相聚不易、变故时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相处的每一分秒。  错过了四月商大花开的盛烈与凋零的落寞,不禁让人觉得遗憾,但庆幸的是更迭的从来只是四季,而非人间的情谊。这场有情护航的返校之旅是特殊的,也是暖人的,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的体贴与用心,也带给了每一位返校的浙小商一个别样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返校之旅。

浙江工商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002次访问,全刊已有1555285次访问